本溪市文化艺术简介
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
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以辽东松花石制成,其制作流程主要分为选料、制坯、取盖、落图、雕刻、打磨、上光七个步骤。松花石砚,我国名砚之一,制砚多选绿色松花石,制砚盒则多选紫绿相间或黄色松花石,吸纳了玉雕、圆雕手法,纹饰或拟上古鼎彝图案,或取富、禄、寿、喜、吉祥等民间吉庆图案。雕工精细,构思巧妙,因材施艺,朴素古雅,色泽独特,纹饰优美,具有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与独特的辽东文化气派,集实用、观赏、收藏、文化和历史价值于一身,深得历代文人雅士欣赏钟爱。
2014年,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名录。冯月婷为该项目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本溪满族剪纸
本溪满族剪纸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最大的特征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表现手法以镂空为主、成片为起居、时令、节气、风俗习惯等场面。满族剪纸,主造型夸张奇特,表现了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集中再现了满族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2015年,本溪满族剪纸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刘桂芝为该项目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
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传承于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横道川和六道河地区,集朝鲜族民间舞蹈“双层舞”和“乞粒”活动中的舞蹈精华于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2006年,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金明焕为该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北京评书(本溪评书)
评书艺人田希贵为第一代传人,民国初年开始在河北、天津等地说书;第二代传人田庆瑞民国中期学艺并开始在吉林、辽宁说书;第三代传人田连元早年随父学书,后师承评书艺人王起胜,自成一派,以《杨家将》《刘秀传》等享誉书坛。田连元的评书在内蕴和外延上融汇了其他艺术形式。
2008年,北京评书(本溪评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田连元为该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