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关工委德育讲师团荆孟林十七年以德育人
“‘姐姐,我饿!’她翻出身上唯一的一个野果送到妹妹嘴里,‘红军的孩子不哭’……”故事讲到这里,荆孟林的语调慢了下来,甚至有些哽咽,现场很多学生都不禁潸然泪下,近百名参加观摩的老师也为之动容。这动人的情景发生在荆孟林的德育报告会上,而这样的演讲,这17年里他已经做了500多场。
1998年,荆孟林退休了,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一所私立学校邀他去任教,待遇优厚;市教育局请他当讲师,没有酬劳,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于是,他成为了市教育局关工委德育讲师团的一员。教室里,列车上,篝火旁,开始回荡起荆孟林讲演的声音,用他自己的话说:“眼里有国家,身上有责任,才有使不完的劲。”
紧扣主旋律是荆孟林演讲坚持的第一要义,“八荣八耻”讲话一发表,他就在半个月里写了五篇讲稿,后来被收录在《成长》一书,又被指定为德育补充教材。抓住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这一契机,他即刻整理了关于学习雷锋的讲稿,特别根据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三个年龄层次创作了不同的演讲稿,宣讲雷锋的故事64场。围绕“勿忘国耻”,他作了近50场关于纪念抗战胜利的报告。最近,还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了讲演之中,结合“知家乡 爱家乡”这一主题,一个个故事他娓娓道来,“俘获”了一大批“小粉丝”的心。
除了对演讲内容的刻苦钻研,荆孟林最令人佩服的是风雨无阻、甘愿奉献的精神。有一次约好了去演讲,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堵塞了交通,冰天雪地里他硬是走了20多里地赶到了郊区。十几年的交通费、资料费花了上万元,他没要求报销过一分钱;妻子生病了,他一边照顾住院的妻子,一边准备演讲材料,德育报告没耽误一场。一个家庭困难的初三学生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却苦于没钱补习,找到了荆孟林,他一口答应下来,不辞辛苦地给学生辅导,最后这个学生如愿以偿在中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凡是关于孩子成长的事儿,我都乐意去做”,荆孟林如是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