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泱泱湖水,巍巍古刹,群山环抱、碧水相衬……在辽东广袤的土地上,这样的瑰丽景色辟就出一方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绝美胜境。
本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独特的地域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骄人的光芒,释放出迷人的魅力。
位于桓仁的五女山高句丽山城,2004年即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可乘船游览的地下暗河--本溪水洞,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长地下充水溶洞;位于本溪县境内的关门山自古就有“东北小桂林”美誉,山上枫叶种类繁多,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植物季节性景观;铁刹山云蔽九顶,树木参天,峰岩灵秀,云光洞里的八宝堪称稀世一绝。此山不仅风景极佳,且是东北道教龙门派的发祥地;曾因燕太子丹被秦将追杀逃亡于此而得名的太子河,不仅给本溪带来了山川灵秀,更为本溪人民带来了物产丰饶、持续发展;庙后山遗址内层次清晰的人类化石与石器,向世人展示着40万年前辽东半岛旧石器时代的初期文化;云山崖之下的洞中小湖--本溪湖,不仅因面积最小闻名世界,更以矿产资源丰富为本溪钢铁业的兴起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浓缩了一个世纪的风云激荡,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奋进……
近年来,依托本溪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市按照“注入文化,注重创意,打造精品,创造品牌”的思路,充分利用区位和地理环境优势挖掘地方文化,高标准打造旅游品牌,开建和建成了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庙后山文化产业园区;集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水洞温泉和汤沟温泉旅游度假区;集宜居、宜业、宜游、宜文于一体的东营坊画家村和湖里艺术小镇;集还原历史、继承传统、教育后人于一体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等项目。而随着文化元素的注入,满族剪纸、辽砚、木雕、板画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也被充分挖掘,也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
遵循着“以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的理念,市旅游委以产业为契机,以文化为抓手,从提升规划水平、传统风貌、设施功能、生态环境、旅游品牌和服务能力等方面促进我市文化旅游建设,为打造宜居宜游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使之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一批生态旅游、休闲采摘、旅游观光、池塘垂钓、民俗风情、温泉小镇、水上游乐、科普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主题公园、农家乐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纷纷涌现,不仅为游客奉上了丰富的旅游大餐,更带动了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各个行业融合发展。
如今的本溪,已从过去单一的景点游向如今的主题游、体验游、乡村游等旅游方式转变,以旅游资源、历史人文、体育赛事、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产业悄然兴起,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家院、旅游商品、美食品牌应运而生,丰富我市文化旅游内涵的同时,更让百姓享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景区共接待国内游客151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3.5亿元,同比增长12%和11.9%;接待海外旅游者3.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677万美元,同比增长2.1%和2.2%;全市旅游总收入125.9亿元,同比增长11.8%。在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旅游业下行压力有所增加的态势下,全市旅游经济逆势上扬,稳中向好,国内、假日、入境三大市场均呈同步增长趋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