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打通壁垒精准监督 “三务”公开更阳光 政治生态更清朗
去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化可视化监督方式,全面规范我市村级“三务”公开工作,真正打通了监督壁垒,推动我市“三务”公开更加阳光,政治生态更加清朗。
我市成立了“阳光三务”工作推进组,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市委主要领导通过定期调度、专题部署、基层调研等方式推进“阳光三务”工作。市纪委监委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强化对6个县(区)的远程化、下沉式培训,并制定规范性文件23个。开展高频次督导检查274次,采取一督一报方式,点对点指出问题,面对面通报,对反复发生的问题,跟踪启动调查程序,严肃问责,推动职能部门解决问题1156件。在城区两个街道办事处先行试点推行“辽宁阳光三务”监督治理系统平台,部署“辽宁阳光三务”智慧大屏机232台,进一步拓宽公开渠道,并在桓仁满族自治县两个乡镇试点推行组级“三务”延伸式线下公开。
市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制定了全市“阳光三务”公开模板,规范工作模式,推进“阳光三务”标准化、可视化。按照每年、每季、每月和即时4类时限公开,赢得了群众信任。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村务信息发布、审核、管理等工作机制19项,约谈乡镇“一把手”18人, 不断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动2021年以来291个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过渡期衔接资金项目与省市县乡出资建设的132个公益性和经营性等工程项目全部公开。深挖党的十九大以来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三务公开”问题线索,深入研析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对2021年以来未公开的问题分类分策,有力有序追溯公开。
市纪委监委还将“阳光三务”纳入2022年度市委党的建设考核、清廉指数(政治生态)评价等考核评价中,并与选树“清风干部”、考查考评村社干部挂钩。自“阳光三务”开展以来,全市涉关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的信访举报同比下降26%,全市共有72个村(社)实现了“零信访”。目前,全市6个县(区)、49个乡(镇)、499个村(社)入驻“辽宁阳光三务”监督治理系统平台,注册用户202653人,先后发布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信息107570条。市纪委监委共查处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6起,党纪政务处分23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