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厂村的鸡蛋名气大 顾客慕名来抢购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溪湖区东风街道三会厂村的村民们守着近郊交通便利的条件,纷纷办起了养鸡场,虽然规模不大,但都小有名气,不少村民都走上了养鸡致富的道路。
天气回暖,村民刘兆亮每天早早起来开始打理鸡舍,再过几天,新预定的2000只鸡雏就要“搬”进来了,为了让它们住得更舒适,他把鸡舍从里到外装修了一番。刘兆亮和王素娟夫妇从1990年开始养鸡,可以算作最早的养殖户。那时,刘兆亮在东风兽医站当会计,耳濡目染地懂了些养殖技术,想着自己干总比打工强,夫妻俩便投入近6万元养了700多只产蛋鸡。
刘兆亮听说养鸡不易,主要都是在禽病防治上吃亏,那时候懂禽病防治的人不多,他基本靠自学摸索,积累经验。每天起早贪黑,一心想着怎么养好鸡,定期及时给鸡注射疫苗,鸡生病比自己生病还难受。每天定点儿喂食,杀菌消毒,除了喂玉米,还要搭配豆饼、维生素谷粉等营养餐。
养鸡卖蛋,不仅让刘兆亮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滋润了,他的鸡舍每年还能消化村里20万斤玉米,近20户村民们收割完玉米直接销售给他,不用再东奔西走找销路。这几十年刘兆亮家的鸡粪也都无偿地送给左邻右舍种地用了,从没卖过一分钱。刘兆亮说:“养鸡的年头多了,经验逐渐丰富,掌握了禽病防治的方法,也摸透了鸡的习性。”
渐渐有了自己的养鸡秘诀,刘兆亮成了村里有名的养鸡专业户。一年当中有高潮有低谷,都属自然现象,他也都能从容应对,依靠养鸡赚来的收入,刘兆亮自家房子也翻新了。刘兆亮说:“现在生活没什么负担,年收入五六万元,劳动强度不大。虽然也闲不着,但比打工省心,时间也可以自己掌握。”
在刘兆亮的带动下,附近的村民也纷纷盖起了鸡舍,村民任彩霞家养了2600只产蛋鸡,在彩屯兴顺商业街租了个售货亭,来买鸡蛋的都是回头客,鸡蛋都是头一天下的第二天卖,顾客都图个新鲜。任彩霞告诉记者,三会厂村的鸡蛋在这一带很有名气的,很多顾客都是驱车慕名而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