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儿精彩纷呈的别样人生——记我市创业典型人物的苦与乐
一年来,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风起云涌,在创业创新热潮中,大学生、辞职返乡青年、下岗职工和农民创业者等纷纷创新业,他们创办企业、选择路径、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收获着自己浇灌的希望田野,也创造着凝结汗水的宝贵经验。面对创业路上的各种困惑与期待,有些人创业激情澎湃,拼搏到底,有些人初尝挫折便戛然而止。然而,创业之路都是从一个梦想开始,却是要经历一场苦旅,才能见得到彩虹。
通常,创业初期都是非常艰难,刘春成也不例外。他在一次外出考察学习美发技能时,南方城市街头绿化及花卉苗木经营的规模,让他看到花卉苗木在北方市场的发展前景,从此,他多次南下,虚心学习南方热带植物花卉的栽培、盆景的修剪等技术,成立集美容美发、花卉苗木经营于一体的名仕美苑。“然而,投资一个苗圃,苗木要整体生产才能卖出去;花卉基地,不仅有生产还得有销售;驯化、培植南方花,使花卉在我市及每个家庭或每个单位都能养住,都非常不易。”经验知识的不足和资金的大笔投入,给刘春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起早贪黑,认真学习各种花卉苗木的栽培知识,亲力亲为,在实践中认证各种理论,慢慢饲养,认真观察。经过一番苦功,他终于让花卉走进了本溪县的家庭和单位之中,成为本溪县花卉行业的领头人。在刘春成看来,创业仅凭一腔热情还远远不够,还要不断下苦功夫,否则复制再多成功经验也无济于事。
成功之路充满艰辛和坎坷,除了肯下苦功夫,在辞职返乡的创业者张玉鹏身上发现更多的则是一股子闯劲和坚持不懈的韧劲。2010年,张玉鹏放弃北京记者的工作返乡创业,遭到村民和家里人的议论,很多人认为他是“骗子”。可他默默地做着他计划要做的事情,开启了人生创业之路。后来,繁育冰葡萄苗有了收获,又投资建成了冰葡萄酒酿造厂,但受限于传统营销模式,一开始并未打开销路。“互联网+”的新营销理念的出现,让他看到了电商的优势和潜力。可问题又来了,酒在快递过程中破损率极高,为此,他还找到泡沫厂,量身定做了专业的保护泡沫,将运输破损率降为“零”。张玉鹏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坚持,不断创新探索,总会成功的。”2015年初,“幸福小农”正式开启移动端微商渠道,订单量直线上升。
不论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在众多创业者中,如果只有少数人坚持,显然难以满足更多市场的需要。可就在通往成功的“独木桥”上,如何能够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2006年尚春玲第一次出游来到南芬区解放村大峡谷,就被那里自然风光和清新空气深深地吸引,在当地开起来“老董农家院”,为更多户外群体提供方便。随着开业以来,客源逐渐增多,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一番思考过后,她发现可以带动当地农户联合经营农家乐,不仅可以提高接待能力,还能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亲戚们的不解,甚至是埋怨,“管好自家的生意就好,为何要教别人开农家院,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但在尚春玲看来,这并不矛盾:带领大家一起经营农家乐,可以形成很好的集群效应,打造高、中、低端不同档次的消费水平,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从而招揽人气,提升名气,自身也受益。
记者手记:创业路上,不怕千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有时我们总羡慕成功创业者表面的光鲜,可谁会想象得出他们也有迷茫、困惑、孤单、艰辛。没有谁在创业的道路上是一帆风顺,没有谁比谁更幸运,有的只是谁比谁更用心、更坚持、更努力。有些人失败,差的就是没有那股子不服输的韧劲、虚心和脚踏实地。
创业需要的是行动,而不只是“我有一个梦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