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站群

县区政府站群

  • 无障碍版
  • 智能机器人
  • 繁體版
  • 手机版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民生资讯>详细内容

变废为宝让农民不出门有了“第二职业”

来源:本溪日报 发布时间:2019-04-23 10:18:54 浏览次数: 【字体:

  用大田里废弃的玉米叶手编出花瓶、仿真花、簸箩、坐垫等精致的工艺品和日用品,就能挣上可观的“轻省钱”,日前,南芬区解放村二组的金永权老两口编的16个花瓶被春城手编工作室负责人尚春玲以800元的价格收购。

  4月19日,在春城手编工作室记者看到,又一批学员正在学习玉米叶手编技法,尚春玲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门槛低、前景好,让农民不出门就有了‘第二职业’。”

  之所以选上这项产业,源于尚春玲小规模的“试水”,2017年,她自己用玉米叶做点小手工艺品,在自家农家乐出售,没想到游客反响十分好,把她随意编的小玩意儿抢购一空。

  随后,在一次农展会上,玉米叶工艺品也颇受欢迎。尚春玲从中受到了启发,我市地处山区,玉米秸秆无法采用机械化处理,只能焚烧和丢弃,何不把这项又环保又能增收的产业项目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农民在种地之外再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呢?

  为此,尚春玲专程到发展比较好的凤城乡艺手编合作社了解手编产品的市场状况,学习更高超的编织技法。2018年12月,她成立了春城手编工作室,开始组织村民学习草编技法。她先在解放村培训学员,同时走出去到有需要的村镇进行推广。

  今年3月初,在明山区高台子街道平安岭村进行产品演示时,村民们对这项产业表现出极大兴趣。尚春玲对村里选出的9名学员进行了免费培训。村党支部书记唐连伟告诉记者:“村民除了种地,平时赋闲在家,现在学习手编的积极性特别高。前期出去学习的学员有的已可以给村民讲课,下一步,明山区还要成立手编工作室并落户到我们村。”

  对这项产业的发展前景,尚春玲信心满满,她说:“我们正在筹备成立手编专业合作社,做大培训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不仅可以跟省内外的手编合作社联合拿订单,还要自己找市场、开发自有品牌,打造富有本溪特色的旅游‘伴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