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站群

县区政府站群

  • 无障碍版
  • 智能机器人
  • 繁體版
  • 手机版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民生资讯>详细内容

铿锵鼓乐“守”艺人——记省级非遗项目本溪鼓乐传承人邴宪坤

来源:本溪日报 发布时间:2019-06-05 10:14:44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年初,碱厂的龙舞在全市范围内大火了一把,走上了申遗之路。但很少人知道,在热闹翻腾的龙舞背后,为其伴奏的正是同为碱厂人的本溪鼓乐省级传承人邴宪坤。邴宪坤,因兄弟中排行老二,人称“邴二”。至今从事鼓乐演奏已有36个年头了。

  近年来,邴二作为非遗传承人一直活跃在我市各大非遗展演活动中,他技巧丰富、极具地域特色且充满感染力的演奏,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这次为了更完美再现碱厂龙舞的魅力,邴二甘当配角,一接到通知就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回村里为龙舞助阵。

  “这本《工尺谱》是邴家祖辈传下来的鼓乐古谱,为碱厂龙舞配乐的就是其中的《龙曲》,像是龙舞中的‘龙叠被’、‘摆龙门’按照谱子记载都分别有各自不同的旋律。”邴二介绍说。除了舞龙舞狮,按乡下的民俗,婚丧嫁娶都少不了鼓乐。据《本溪市志》记载,本溪市碱厂镇的邴家是六世相传的鼓乐世家,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其先祖就是鼓乐艺人。本溪鼓乐作为辽宁鼓乐的一个分支,它广泛流传在我市的广大地区,主要由唢呐乐和笙管乐组成,历史上曾是当地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正式进入中国官方语言,大范围的非遗普查工作也得以相继开展。当市群艺馆的非遗工作人员带着专家走进邴二的家中,提出想要看一看祖传的《工尺谱》时,那时的邴二对“非遗”还有些摸不到头脑,什么是“非遗”?我自家传了几代的东西又为何要拿出来呢?经过工作人员耐心解释,他才明白,这正是国家派来挖掘、抢救濒危的民间技艺,来帮助像他一样处于困境中的民间艺人的。

  经过多方努力,2009年4月,传承一度举步维艰的本溪鼓乐再次引起广泛关注——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本溪鼓乐荣登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认定邴宪坤为省级传承人。

  2012年,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几名沈阳音乐学院研究民间音乐的大学生带着行李大包小裹地走进了邴二的家中,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整理现有的曲谱与鼓乐技法。2015年,在辽宁鼓乐展演活动中,邴二带领邴家鼓乐班以独具艺术特色的演奏在省内多支鼓乐班中崭露头角,夺得银奖。

  “作为本溪鼓乐的传承人和邴家乐班的班主,我都有着传承的责任。不管是家乡的鼓乐还是家乡的龙舞,我都真心希望这些传统文化有朝一日能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得到关注与认可。”邴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