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黑山村大榛子产业今秋增收3600万元
虽已进入冬季,但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的村民并没有停止增收的脚步,他们刚刚卖完今秋的平欧大榛子,就把一捆捆大榛子苗木销往内蒙、山东、黑龙江等地,换回大把的钞票。村党支部书记王福全告诉记者,通过14年建设大榛子生态坚果林,全村已经拥有平欧大榛子产业基地3600亩,既实现了保护青山绿水可持续利用,又为全村百姓建起了实实在在的“增收聚宝盆”。
坐落在我市东部山区的老黑山村是一个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6万多亩,总人口1192人的自然村。过去由于大江大山阻隔,这里生活极度贫困,曾是桓仁县最贫困的村落之一。因生活所迫,百姓只能毁林开荒,靠几亩山地勉强度日。
如何既保护青山资源不被破坏,又让大山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成了村党支部一直孜孜以求的梦想。2003年,他们从县林业局得到一个信息,林业局为了山区百姓致富,想引导一些山区农民发展大榛子坚果产业。得知这个消息后,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县林业局,把大榛子基地的建设引到村里。通过林业技术项目的支持和扶贫资金的帮助,免费拉来大榛子苗木提供给村民,并且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为第一批试栽的村民提供121亩土地,建起了第一块平欧大榛子基地。
万事开头难。老黑山村发展平欧大榛子产业之初并没有得到村里人的认可。直到2005年,老黑山村村民柳伟两亩多榛子园收入了一万多元,这事儿在村里引起了轰动。村民们纷纷改种大榛子,由此掀起了该村种植大榛子的热潮。见此情景,老黑山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积极拓展平欧大榛子种植面积,一方面寻求城乡共建单位和县林业局帮助协调发展资金,提供优惠种苗,一方面组建大榛子协会及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发展经济作物提供平台。到2009年,全村已有7个居民组共280户村民发展平欧大榛子2800亩。同时,这个村还建起大榛子苗木基地20多亩,为村民提供种苗。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平欧大榛子产量不断增加,该项产业在市场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也逐渐被打破。因此,如何破解平欧大榛子产业发展瓶颈成为眼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近年来,老黑山村成立了大榛子专业合作社,并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一处占地3000平方米的平欧大榛子储存库,在秋天市场价低时把平欧大榛子储藏起来,节日期间再高价推向市场。据了解,到今年,该村已经发展平欧大榛子3600多亩,实现了全村榛子种植全覆盖。该村今年共产大榛子160万斤,销售苗木200多万棵,两项加一起总产值达到 36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