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绿了 林农富了——本溪县红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鑫的创业故事
数九寒冬的天气真是冷,可王鑫的温室大棚里却暖意融融。“立冬前,我们把红松林下的刺嫩芽杆儿收割回来种在大棚里。”王鑫一边说一边忙着手上的工作。“刺嫩芽头春节就能上市,山野菜销路好,供不应求。”
王鑫是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上堡村村民。十多年前,她承包了1500多亩荒山栽种红松。村里人都知道,红松生长周期长,起码要15年才能见果,大家都不太看好王鑫的这个决定。但她潜心钻研针叶树嫁接技术,大胆地对1000多亩红松进行嫁接,又在红松林下栽植山野菜。嫁接后的红松长势喜人,一年后山野菜也见了利润,王鑫再次向林农们抛出“橄榄枝”,希望大家与她一同创业致富。
为了方便林农,王鑫成立了林木交易中心,免费提供红松种植和嫁接技术,随时公示山林买卖、林木种苗信息。林农们跟着王鑫通过“红松嫁接、林菜复合”的立体栽培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致富新路。现在,他们共同组建了红松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林地2752亩,资产总额1500万元,年利润近百万。经过几年的发展,一片片荒山绿了,一户户林农富了,王鑫这个理事长带着大家奔富路的劲头更足了。
以往,村里的妇女多是围着锅台转,见王鑫山上山下、家里家外地忙,收益不错,也活了心思。许多姐妹主动找到王鑫,希望向她学习红松种植和嫁接技术。“只要她们来,我都无偿讲解毫不保留,妇女更需要掌握一份谋生的技能。”王鑫由衷地说。她还动员合作社里的其他林农在村里培训嫁接技术人员,帮助大家特别是女性林农掌握嫁接技术。
合作社的林地面积大,经常需要临时雇佣些帮手。村民老王家已连续多年到合作社打工,他既肯干又有巧劲儿,深受林农们的信赖。偶然一次交谈,王鑫得知了他家的窘境,主动伸出援手,帮他重修破败的房屋。每到年底,王鑫还出钱为雇工们购置新衣。母亲不解地说:“你也不给自己买些像样的衣服,除了干活的迷彩服再没别的。”
王鑫资助了好几位贫困学生,逢年过节、寒暑假期,总要去给他们送些好东西。她说:“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曾经历过困难挫折,是很多好心人给了我力量,我想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贫困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