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畜牧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尝甜头
吹面不寒杨柳风,正是剪绒好时节。记者在本溪满族自治县永旺种羊场看到,剪绒师傅们正手握剪刀在羊群间忙碌着,刚刚剪完的羊绒装满了一个个袋子,整齐地存放在库房内。
“我们场里的绒山羊都是经过人工授精改良后的精品,圈里最壮的一只绒山羊单只产绒就有3.5斤,平均产绒也达到1.6斤。今年我们场能产羊绒1200多斤,按目前的市场行情,今年能收入13万多元,每只羊的羊绒收入比去年增加了15到20元。”负责剪绒的刘师傅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本溪县围绕“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本溪品系绒山羊为主的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生态养猪、养牛、养鸡等优势产业的同时,逐步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形成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格局。
这个县用7年时间对绒山羊品质进行改良,共配套优质种公羊1000余只、选育优质种母羊3000余只,利用高产优质种公羊开展人工授精2万余只。通过改良使全县绒山羊产业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羊绒均产量也从改良前每只0.3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0.75公斤。同时为带动“一碗汤”特色饮食旅游的发展,本溪县年出栏优质绒山羊8万余只,在保证供给的同时也增加了养殖户收入,提高了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实现了畜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
按照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本溪县陆续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23家,生猪高床养殖、绒山羊舍饲、粪污漏缝底板等养殖新技术在标准化养殖小区得以应用,培养出小小种羊场、PIC种猪场、万顺达牛羊养殖基地和铁利肉种鸡场等一批龙头企业,全县已有600余户养殖专业户参与。
随着“生态本溪,绿色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项目的落实,本溪县推出了以“本溪县羊汤”、“祥和集团羊绒深加工”、“杨梅烧鸡”、“万霖牛肉”、“金水湾鸭蛋”、“关山湖、庙后山蜂蜜”为主的品牌产品,加快生态、绿色畜产品和旅游商品相结合的开发步伐,利用“枫叶之乡”的旅游资源和“云上本溪县”、“溪味道”等网络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在带动全县畜牧业长足发展的同时,也让农民切实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