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发布机构: 本溪市财政局
信息名称: 关于本溪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主题分类: 政府预算
发布日期: 2023-02-02 成文日期: 2023-02-02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关于本溪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02 14:13:52 【字体:

  关于本溪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本溪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果洪刚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73.9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6%,自然口径增长0.4%。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1.2亿元、置换债券收入34.5亿元、新增债券收入1.8亿元、调入资金及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亿元、上年结转收入23.4亿元,收入总计248.8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158.5亿元,同比增长19.5%。加上上解支出25亿元、政府债务还本支出34.6亿元、结转下年及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30.7亿元,支出总计248.8亿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46.1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6.7%,自然口径增长8.8%,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县区上解收入、地方债券转贷收入等177.2亿元,收入总计223.3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79.5亿元,同比增长15.7%,加上上解上级支出、补助县区支出、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项支出等143.8亿元,支出总计223.3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10.7亿元,同比下降52.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5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2.7亿元、调入资金2亿元和上年结转收入7.3亿元,收入总计45.2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15.7亿元,同比下降38.2%,加上专项债券还本支出9.3亿元、调入一般预算统筹使用1.8亿元、上解支出840万元和滚存结余18.3亿元,支出总计45.2亿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6.3亿元,同比增长23.2%,加上上级补助和调入资金等28.6亿元,收入总计34.9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8.8亿元,同比下降34.6%,加上上解支出和结转下年使用等26.1亿元,支出总计34.9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4.3亿元,加上上级转移支付和上年结转收入等2.1亿元,收入总计6.4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3.3亿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结转下年等3.1亿元,支出总计6.4亿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4.2亿元,加上上级转移收入等1.3亿元,收入总计5.5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3亿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补助下级支出等2.5亿元,支出总计5.5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49亿元,同比增长1.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47.6亿元,增长5.9%。本年收支结余1.4亿元,滚存结余27.7亿元。

  二、2022年落实市人大决议及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一)聚焦强本固基,狠抓开源节流,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组织收入积极有力。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多渠道挖掘增收潜力,切实增加可用财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6%。向上争取聚力增效。持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全年预计获得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指标103.9亿元,有效保障了“三保”等重点支出需求。财政支出有保有压。出台“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落实过紧日子”40条具体措施,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压减比例20%、30%。

  (二)聚焦安全发展,坚守风险底线,社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三保”风险有效应对。加强“三保”预算事前审核,确保“三保”支出不留硬缺口。逐级完善“三保”应急预案,未发生新增工资拖欠现象。财政暂付款有序消化。对以前年度形成的存量暂付款分类清理消化,进一步化解财政支付风险。

  (三)聚焦积极有为,稳住经济大盘,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减税降费政策精准落实。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退税政策,以财政短期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长期效益的“加法”和市场主体活力的“乘法”,让企业和群众体会国家政策红利。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加大。将工程采购项目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提高小微企业价格评审优惠幅度。

  (四)聚焦提质增效,抓改革强管理,财政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财政重点改革稳步推进。积极开展数字财政建设,率先完成资金专户支付电子化,实现市县乡三级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部上线。财政资金管理切实加强。强化政府采购管理,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审核,累计节约财政资金2.7亿元。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推进。组织对2021年350个特定目标类项目绩效和79个市直预算部门整体绩效开展自评,对2021年10个项目绩效情况进行重点评价,涉及预算资金4亿元。

  (五)聚焦节用裕民,补齐短板弱项,民生福祉得到持续增进

  疫情防控资金及时到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全市投入资金4.8亿元,重点支持方舱和健康驿站建设、“8.24”疫情保供蔬菜包、防疫物资及设备购置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投入资金近9亿元,保障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补助提标政策,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稳就业政策积极落实。支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拨付就业补助资金1.5亿元,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2160户企业和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财政贴息423万元。

  (六)聚焦重点攻坚,持续精准发力,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

  基层治理持续深化。投入资金3.1亿元,重点支持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标准,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拨付专项资金0.6亿元,支持乡村振兴项目425个。“生态立市”战略深度推进。投入资金1.2亿元,支持大气、水污染、土壤防治工作,切实保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项目建设得到有力保障。统筹整合各类资金9亿元,大力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十条路、儿童乐园改造、凤凰山体育公园、太子河综合治理等民生领域建设。

  三、2023年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计安排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77.6亿元,同比增长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4.3亿元、置换债券收入34.6亿元、调入资金24.2亿元、上年结转收入25.4亿元和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6亿元,收入总计222.7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58.7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9.4亿元和政府债务还本支出34.6亿元,支出总计222.7亿元。以上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计安排情况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47.8亿元,同比增长3.7%,加上上级补助和调入资金等133.6亿元,收入总计18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85.1亿元,同比下降3.6%,加上上解支出和结转下年使用等96.3亿元,支出总计181.4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预计安排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5.6亿元,同比增长45.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51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4亿元、上年结转收入18.3亿元和调入资金2.9亿元,收入总计50.9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31.9亿元。加上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4亿元、上解上级0.1亿元、调出资金3亿元和年终滚存结余1.9亿元,支出总计50.9亿元。以上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计安排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7.3亿元,同比增长15.7%,加上上级补助和调入资金等29.7亿元,收入总计37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21.3亿元,同比增长34.4%,加上上解支出和结转下年使用等15.7亿元,支出总计37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583万元,加上上级转移支付和上年结转收入等,收入总计1.9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9亿元,加上调出资金等,支出总计1.9亿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502万元,加上上级转移支付1.1亿元,收入总计1.2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2亿元,加上调出资金及补助下级等,支出总计1.2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51.8亿元,同比增长5.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50.8亿元,同比增长6.7%。

  四、2023年重点工作落实举措

  (一)坚持稳中求进,做好财源建设“三篇文章”,聚力促进经济稳增长

  做好稳住存量财源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振兴工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盘活用好“三类资源”,围绕优势资源拉长产业链。做好培育增量财源文章。扎实推进“实体经济服务年”,大力培育壮大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立足“招商引资竞赛年”,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聚焦“项目建设落实年”,加强项目前期费用支持,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做好收入征管挖潜文章。落实市县两级财税部门横向互动、纵向联动协同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强化分析调度,细化硬化收入征管,深入挖掘增收潜力,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二)坚持人民至上,管好用好政府“钱袋子”,加力提高服务保障效能

  着力保障重点支出。加大对教育、科技创新、社会保障和就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持续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支出必要性、合理性审核。

  (三)坚持系统观念,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工具。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拓宽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渠道,增强政府采购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

  (四)坚持底线思维,筑牢财政风险“四道防线”,全力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切实兜住“三保”风险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确保“三保”预算逐项足额编列、不留缺口。强化“专人专区”等工作机制,兜牢“三保”底线不出风险。积极应对库款运行风险。合理控制库款规模和保障水平,着力防范财政支付风险。统筹推进暂付款清理消化工作,坚决不允许挪用和占用国库资金。

  (五)坚持守正创新,下好提质增效“先手棋”,着力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加快建设“数字财政”。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加强信息化应用支撑,推动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形成预算管理全流程的闭环管理,提高财政数字化治理水平。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重点改革突破年”,统筹谋划财政体制改革工作,加大推动市与县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力度,完善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