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whlvhgbdsj-2019-00017 发布机构: 本溪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信息名称: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解放思想助力旅游兴市推动我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001号)答复 主题分类: 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019年)
发布日期: 2019-05-22 成文日期: 2019-05-22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解放思想助力旅游兴市推动我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001号)答复

发布时间:2019-05-22 17:00:42 【字体:

民革本溪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解放思想助力旅游兴市推动我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省委决定,我市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旅兴市”战略目标系统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着力破除发展全域旅游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文化旅游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我们一方面开展大讨论,一方面邀请国内著名文化旅游专家到本溪讲座为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脉,与国内知名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巅峰智业、景域集团、华侨城等洽谈合作,对本溪水洞营销策划实施赋能委托管理,完成了《本溪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招投标工作,启动了本溪冬季文化旅游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下一步我们还将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本溪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用“两山理论”推进“文旅兴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视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文旅兴市”的战略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二、顶层设计、依法推进全域旅游工作

在将全域旅游纳入《本溪市旅游促进条例》依法推进的同时,研究制定本溪市《关于促进本溪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力量力争年内完成《本溪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

三、突出重点抓好专项工作

1、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本溪“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本溪水洞赋能管理合作,加快建设两县国际旅游度假区,加速推进汤沟、温泉寺旅游集聚区,洋湖沟森林旅游区,万岁山低空飞行基地,枫林·汽车房车露营公园,建州部落森林狩猎公园,高寿山文化旅游产业园,边石哈达田园综合体,天伦时代国际精品酒店,山地体育休闲公园,南芬大冰沟、财神寺、关东旅游小镇、户外运动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五女山、关门山、铁刹山、大石湖等景区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天著发家峪、汤沟云山等大型滑雪场和桓仁冰雪温泉旅游项目,不断丰富冬季旅游产品和业态。

2、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增强要素型旅游产品吸引力,深入挖掘民间特色小吃,建设特色餐饮街区,进一步提升星级饭店和绿色饭店的品质,发展精品饭店、文化主题饭店、露营帐篷酒店和度假型酒店及精品民宿等新型住宿产品,打造特色品牌。积极创建高A级景区、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高星级温泉企业。发展目的地型产品,按照村、镇、县(区)、市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目的地品牌。

3、推进融合发展,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一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全域旅游县城及城市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利用工业园区、工业展示区、工业历史遗迹等因地制宜开展工业旅游。完善城市商业街区旅游服务功能,培育旅游商品街区,发展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时尚性、实用性、便携性旅游商品,增加旅游购物收入。二是推动农业、林业、水利与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田园综合体和田园艺术景观,鼓励发展具有旅游功能的定制农业、众筹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打造集采摘、加工、销售、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积极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培育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镇”、“森林民宿”等旅游产品。科学合理利用全市水域和水利工程,发展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水利旅游,打造水系旅游观光带。三是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利用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科研设施等发展科技旅游。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夏(冬)令营等研学旅游产品。科学利用文物遗迹及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开发医疗健康旅游、中医药旅游、养生养老等健康旅游业态。积极开发冰雪运动、山地户外、水上运动、汽车自行车运动、太极健身养生等体育旅游,支持有条件的景区与专业体育机构开展体育赛事活动。

4、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一是完善集散咨询体系持续推进市县和重点景区游客中心建设,各县区将因地制宜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区景点等旅游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二是构建畅达交通路网加快启动本桓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实现全市东西交通大动脉贯通。推进干线公路与重要景区连接,提升全域公路通达条件,提高旅游可进入性。推进骑行专线、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旅游休闲设施建设,打造具有交通、游憩、体验、运动、健身等复合型功能的旅游交通线路。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根据旅游市场出行要求做好旅游交通运输保障。三是合理配套停车场。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生态停车场。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公路沿线增设旅游服务区、观景台和自驾车营地等服务设施,推动域内加油站向交通、旅憩、购物、咨询等复合型服务区转型升级。

5、实施整体营销,塑造全域旅游品牌形象。一是制定全域营销规划把营销工作纳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树立整体营销和全面营销观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市场开发和营销战略规划,实现产品与市场开发无缝对接。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制定相应的客源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加强引客入溪。二是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围绕春赏百花夏避暑、秋观枫叶冬沐泉”旅游主题着力培育打造“燕东胜境,枫都本溪”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特色鲜明的“中国枫叶之都”、“中国温泉之城”、“户外运动天堂”等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变旅游产业优势为品牌优势。三是完善全域营销机制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媒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旅游营销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推广营销中的作用,整合利用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和渠道,建立推广联盟等合作平台,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格局。四是创新全域营销方式创意举办四季旅游节会活动,强化市场化运作水平,推出满足游客个性需求、吸引游客广泛参与的新产品和线路。有效运用高层营销、网络营销、公众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借助大数据分析加强市场调研,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实施精准营销。

6、完善保障措施,营造全域旅游发展环境。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资金支持,发挥地方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整合使用财政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鼓励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并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依托已有平台促进旅游资源资产交易,促进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积极引导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等投资各类旅游项目。二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持续深化国有旅游景区改革,构建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化运营水平市场竞争力。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或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以资本为纽带,通过企业改革重组、联合开发、收购兼并等方式,优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品牌化、集团化、网络化经营。落实中小旅游企业扶持政策,促进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建设发展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特色涉旅企业。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创新与创业并进的文旅创客基地建设。三是创新旅游执法体系建立旅游部门联合其他部门设立专项旅游执法机构,积极推动公安、市场监管、司法等部门构建管理内容覆盖旅游领域新机制,建立“1+3”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加强旅游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旅游执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水平。

 

 

                                 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19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