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人民政府 | |
信息名称: |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三市四区和九个集群发展的提案》(第0278号)答复 | 主题分类: |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21年) |
发布日期: | 2021-05-31 | 成文日期: | 2021-05-31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三市四区和九个集群发展的提案》(第0278号)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三市四区和
九个集群发展的提案(第0278号)的答复
唐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三市四区和九个集群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时期,本溪市将全力构建“三市四区”,即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建设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承载区、辽东绿色经济先行区和数字辽宁践行区。这是本溪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方向,也是继续推进“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三大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一、总体落实情况
市委、市政府围绕三市四区建设、建设九个产业集群、做好三篇大文章等11个方面重点任务,建立了由市领导为组长的82个工作专班,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同时为赢得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对“三市四区和九个集群发展”等重点任务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委办局负责同志多次到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部门沟通对接,争取纳入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希望更多项目纳入省及国家的支持计划。下一步,省政府将按照“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布局要求,支持本溪市深入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辽动绿色经济区建设,不断推进本溪市和周边城市一体化融合发展。省工信厅将出台特色园区政策,引导和协调特色工业园区合理布局分布,并通过产业、要素、资源集聚做大做强产业园区。
二、相关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关于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建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情况
生物医药作为我市接续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同时拥有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级高新区等6个国家级高端品牌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共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70家,沈阳药科大学等6所高校入驻,拥有省级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8个、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8个,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63个。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接续能力还不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2020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仅为4.1%。“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依托本溪药都产业集聚区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一是培育壮大生物药。以辽宁成大疫苗研发平台为核心,加大与清华大学合作力度,重点开展乙脑、流脑和肺炎等预防性疫苗开发,形成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为主的研发体系。
二是优化提升化学药。以上药北方药业中试产业化基地为核心,深化与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合作,加快开发治疗脑瘤等化学药物的中试和产业化,开发治疗恶性肿瘤等ADC药物,完善药物开发的研发产业链,打造北方最大的化药中试和产业化平台。
三是创新发展现代中药。以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华润本溪三药)平台为核心,联合浙江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展心脑血管及儿童多动症等疾病治疗的中成药开发研究,深度开发现有的脾胃系列、乙肝系列、痹症系列和感冒系列中成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组建国家级中成药技术创新中心。
四是大力发展先进医疗器械。以辽宁开普和辽宁开影影像设备生产企业平台为核心,依托东北大学、盛京医院和外籍专家资源,开发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用于诊断各种疾病的核磁和CT,建立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研发中心。
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建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赢得了省科技厅的充分认同,并将给予重点支持。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设重大平台、构建以企业为“盟主”的产学研联盟、以“揭榜挂帅”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以“带土移植”引进人才团队,助力本溪高新区建设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重点发展创新药物、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和健康产品等,形成“大品种、大项目、大企业、大集聚”与“特、专、精、深”并重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二)关于建设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精密铸件产业集群,创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承载区情况
钢铁冶金产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已形成从铁矿勘察、采选、炼铁、炼钢、轧钢及深加工完整体系。2020年本钢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5.1%。装备制造业,是我市接续产业,但占比较小,支撑能力不强,2020年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仅为5.5%。“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按照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重点提升现有装备制造业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发挥本钢板材、线材、特殊钢等产品优势,着力发展钢材深加工产业;利用本溪地区人参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精密铸件产业。建设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精密铸件产业集群,创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承载区。
一是着力建设钢铁冶金产业集群。全力服务本钢按照“精品、绿色、智能、共享”发展愿景,优化钢铁配套能力,补齐炼钢、轧制等工序短板,实现板材产品精品化、长材产品高端化,战略产品汽车板、家电板、管线钢、轴承钢、帘线钢等市场占有率居前列,打造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板材基地和国内一流优特钢棒线材基地。并积极推进本钢绿色发展、智能发展、创新发展。吨钢综合能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环保排放全面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碳排放任务,引领区域钢铁行业绿色发展。以支撑本钢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分阶段推进铁前集控、炼轧集控、智能示范工厂、智慧矿山等建设,提高两化融合水平,实现智造强企。推动本钢集团建立“高效、协同、开放”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本钢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推动力源泉。
二是着力建设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升现有装备制造业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重点推动平山、溪湖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围绕本钢热轧板、冷轧板、棒线材、特殊钢等产品的下游产业链,依托年吞吐能力450万吨的本钢北方恒达物流园,围绕机械制造配套深加工、汽车零部件深加工、绿色建筑用钢铁材料深加工、高档金属制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着力发展钢材深加工产业,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国内一流钢材深加工产业基地。
三是着力建设精密铸件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我市“人参铁”资源优势,及拥有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地方铸造用生铁高炉7座、铸造生铁产能196万吨的产业优势,重点以本溪聚鑫达、玉麒麟新材料、四野铸业等铸造生铁企业为依托,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冶金轧辊、高炉冷却设备、铸管管件、汽车零部件、海洋石油开采设备、机床床身、矿山机械、工程机械、风电铸件等零部件及设备,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精密铸件产业基地。
四是积极推进与沈阳经济区合作。2020年先后组织相关企业参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品配套对接活动2次。我市有华岳精工、德克斯米尔、鹤腾科技等20余户规上企业与沈阳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有协作配套关系。其中本钢销往沈阳经济区板材59.5万吨;福耀玻璃销往沈阳经济区汽车玻璃18万重量箱。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搭建企业对接平台,促进更多企业为沈阳重点企业配套合作,重点组织汽车零部件、铸件企业与沈阳汽车生产、机器人、军工等企业对接合作;积极引导沈阳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链条企业向本溪延伸发展。
(三)关于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先行区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绿色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等量或减量置换钢铁产能567万吨,并淘汰钢铁落后产能8万吨;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07万吨;关闭煤矿34座,化解煤炭落后产能196万吨,煤炭行业在我市实现了彻底退出。福耀玻璃、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华岳精工等18户企业获评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先后出台了《中共本溪市委关于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和《本溪市生态立市条例》。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依托本溪丰富的森林、水等生态资源,以本溪县、桓仁县为先导,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先行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守护“辽宁水塔”,筑牢“辽东绿色屏障”。促进产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绿色产业项目建设,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叫响“本溪枫叶、山水氧吧、温泉度假、康养小镇、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品牌。
一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蓝天“低碳”工程。重点加强防治臭氧和颗粒物污染协同控制,促进空气质量改善;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实施碧水“涵养”工程。全面加强桓仁水库、观音阁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实施青山“屏障”工程。加强林业保护和矿产开发地区生态修复,加快矿山绿化建设,改善废弃矿区及周边环境条件。实施净土“绿洲”工程,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二是推动产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强重点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按照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结合行业特点,创建绿色工厂。以企业集聚、产业生态链和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支持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绿色建材技术,实现产业绿色升级,加快实施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改造、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改造、水泥行业脱硝改造。
三是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发挥山、水、林、泉、洞为一体自然资源优势,擦亮本溪水洞5A景区、南芬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枫叶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国家级旅游品牌,围绕度假休闲、枫叶旅游、冰雪运动、温泉康养、红色旅游、民宿体验等领域,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旅游新业态,构建多元新兴文旅产品体系。着力建设本溪文旅康养产业集群。
四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议国家、省设立辽宁东部绿色经济带发展专项,支持本溪县、桓仁县基础设施方面建设。省生态环境厅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战略部署。2019-2020年共对我市下达河流断面水质污染补偿资金1356万元。下一步将继续从两方面对我市予以支持。一是支持水源保护项目建设,指导我市做好此类项目的包装,尽快推进项目进入国家“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库”,争取国家支持。二是在水源生态补偿方面,将研究建立水源保护绩效考核环境指标体系,为我省开展生态补偿提供基本支撑。
本溪市人民政府
202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