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调整结构科学布局优化资源
“新学期开学我们搬进了新校区,现在教室的地面都是瓷砖铺就的,上课有国内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里还有两个地下篮球场,好多琴房排练场。这么好的环境谁会不喜欢呢?!”在市二高中太子城新校区里,高一(9)班的王里嘉、刘凌亭两位同学如数家珍向记者介绍着他们的新校区,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满足。
市二高中的发展变化正是我市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科学优化市域内教育布局,市教育局配合平山甲楼改造工程,对甲楼地区教育资源重新布局。撤并分流了市第39中学,搬迁市21中学,改造维修程家学校,启动第四高中整体迁入程家校区项目。同时,在太子城新区先后成立了市二高中新校区和市实验中学太子城分校;并如期完成了桓仁满族自治县农村中学进县城的试点工作。经过新一轮布局调整后,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教育改革带来的红利。
结合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市教育局进一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市实验中学、市第十二中学、联丰小学、群力小学、东胜小学为核心的多个教育联盟或合并办学体系。这一举措使“龙头”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有效地弥补了薄弱学校在办学理念、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短板”,受到社会各方面的一致点赞。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了中考政策,是市教育局的又一项大胆尝试。我市从2015年起取消了省示范高中择校生,并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科目;压缩了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增加了中职招生数量。并在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市教师注册达到5658人,网上晒课2066节,10所中小学进入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行列。
为保证全市城乡广大中小学师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市还积极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启动智慧教育项目,异址重建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等举措,建成了资源位居全省前列的“优教通”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目前,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在全省领先,成为辽宁省唯一实现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100%全覆盖的城市。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