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五个抓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促增效。引导农民尊重和适应市场变化规律,在巩固2016年调减2.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基础上,2017年再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发挥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主动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重点打造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果品、设施果蔬、优质米、观光农业及畜禽养殖八大特色产业经济区。实施北药产业规划,积极鼓励建设“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订单生产模式,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村7个。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建立辽宁绒山羊“本溪优质高产品系”核心群,招商引资建设蜂蜜加工厂,选择蜜蜂保种场,建设蜜蜂养殖及科普观光园。
抓好科技创新服务促增收。通过“一县一业”提质增效科研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开展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病虫害统防统治、节水节肥节药等集成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我市特色农业生产水平。同时与大专院校合作,聘请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引进我市急需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高新技术。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建设以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监管综合平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信息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业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的全市农业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使我市基本形成从生产基地-政府监管-电商平台-消费者的全程可视化、数字化链条。
抓好产业融合拓展新业态。充分发挥本溪县、桓仁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引导带动作用,结合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生态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相融合,沿太子河、本桓公路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抓好农村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建设产权交易中心,到2017年基本完成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开展农业设施物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力度。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集体家底,健全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加快农业产业基金运作步伐,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储备库,对储备项目进行筛选调研,开展产业基金第一期1.5亿元的投资运作。充分发挥资金杠杆的作用,解决农业产业融资难的困境,从而推动本溪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加快农业产业集团组建步伐。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组建方案,充分整合农业系统国有资产、资源,尽快组建本溪农业产业集团,盘活国有资产,形成本溪农业产业优势,创出本溪农业产业品牌。
抓好产业扶贫完成脱贫目标。2017年,全力抓好产业扶贫典型选树工作,严格执行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精心谋划好脱贫项目,在政策、资金上重点向贫困村倾斜,依托贫困村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帮助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养殖、休闲旅游等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完成桓仁贫困县摘帽,30个贫困村销号,11650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