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氏27位子孙共同著书赞家风
在贾氏家族后人贾钟迪和新娘林君的婚礼上,为道贺的亲友们准备了一份厚重而又别具新意的纪念品——一本由家族27位子孙共同撰写的赞颂家庭家教家风的书。昨天,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27万字的《亲情集锦》正式出版发行。
同许多普通的东北人家一样,贾氏家族的祖上由山东迁徙到我市歪头山地区落户。曾担任边牛中心校校长20多年的贾庆德老人,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代人。2013年9月18日,与老伴携手走过76个春秋的贾庆德老人去世,享年92岁。两年以后,96岁高龄的老伴无疾而终。其子女6人在思念之余,达成一个共识:要将父母亲那些留存在他们心中宝贵的家教家风记忆写出来,留给家族,传给后代。当姐弟几人写的文稿在家族中传阅时,堂兄妹和晚辈中又有20多人自发参与写作。
贾氏家族的家教家风,大多融汇到以生活为背景的事例中,桩桩件件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看家国情怀:在新中国成立后走“合作化”时,父母对应该交给集体的耕牛大车不打半点折扣;“支援三线”,子女放弃北京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举家远赴大西北。看尊老尽孝:在贫困年代,父母发明“土冰箱”为给爷爷保鲜食品;潜移默化,女儿放弃安逸选择到更远的地方工作,为的是每天乘火车经过父母家时,能看到高高升起代表平安的红灯笼。看夫妻恩爱:有了父亲贾庆德去世前11天还在一笔一划为母亲记录血糖数值,就有了子女们把关心“另一半”看做是责任和本分……老人的长女贾淑菊说:“我们6子女中无一人离异。子孙两代数十人中无人触犯法律。”
著名杂文家刘兴雨先生经朋友推荐看过这部书稿后,建议应将这些文稿正式结集出版。他在向出版社写出的推荐信中有这样的表述:“贾氏子孙用一篇篇少有修饰和朴实无华的文字,缅怀两位长者治家、教子、为师等诸多生活中的动人事迹,深刻反映了家庭家风家教对于国家和民族之要义。”辽宁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董晋骞在给刘兴雨的回信中表示,这本书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题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资深媒体人张海浪在为本书所作的长达5000字的序中有这样的感叹:“在这个经历了从伪满到文革各个动荡时期的大家庭里,没有硝烟、没有战火、没有谩骂、没有歧视,展卷而读,是一幅爱的画卷……如果有来世,我愿托生到贾氏家族这样的家庭里来,做一个幸福的子女……”
前不久,《辽宁日报》在重磅推出的系列主题策划中,聚焦这一家族,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摘录了部分家书内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