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沟村水果富民产业结硕果
金秋,走进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刘家沟村村民刘玉友家的果园,早酥梨水嫩香甜、南果梨金黄娇艳。刘玉友告诉记者:“现在正是下果季节,我家40亩果园今年收入11万元没问题。”近年来,刘家沟围绕地处辽宁、吉林边缘的地理优势,引导村民打水果牌、建水果富民产业,每年产值达1800多万元。
刘家沟村位于五女山南麓、哈达河下游和浑江右岸,距县城4公里,区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9个居民组1000多户4000余人。近年来,该村结合地处辽宁、吉林交界地带的地理优势,科学定位打造水果之乡,并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村水果业的形成,在家乡的土地上建设起一座又一座致富“金山”。2015年,为了进一步壮大果树产业,该村专门成立了刘家沟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达300多户,种植水果种类20余种,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目前,全村发展果树种植业的农户已达700多户,果树种植面积5500亩。
为了使果树产业真正成为全村百姓的富民产业,村两委班子每年都请市、县的技术人员进村进行果树管理培训,围绕市场需求及时对果树品种实施换代升级,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对水果生产的积极性,使大批农民投入水果种植产业中,先后发展早酥梨、苹果梨2000多亩,南果梨1000多亩,尖把梨1000多亩,杂果500多亩,葡萄500多亩。
今年63岁的姜喜文在村里的支持下,发展蜜汁等葡萄3000多株,仅此一项,每年就能收入4万多元。如今,在刘家沟村,像他这样的水果户都是小户,村里的刘书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75%的百姓有果园,水果年产量达1500吨,总产值4000多万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