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我市柔性医疗援疆分队队员陈立平的故事
一日早晨,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急诊科走廊内的宁静,两名中年人搀扶着一位老人来到新疆托里县人民医院。见此情景,值班护士陈立平立刻迎上前去,将老人送入急救病房。
陈立平是我市柔性医疗援疆分队队员,有17年医护工作经验。“工作至今,记不清参与了多少次心脏骤停、失血性休克等病症的抢救工作。见到老人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意识到他病情的严重性,并且迅速采取了措施。”陈立平回忆说。
当天的那位患者75岁,一天前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症状,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至次日起床后病情加重才入院就诊。为查明病因,陈立平配合医生为患者做了血压测量、建立静脉通路、急检标本采集、吸氧、心电监测等一系列辅助检查。通过检查结果与病史对比,老人被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由于托里县人民医院不具备治疗该病症的条件,所以医护人员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决定将老人送往130公里外的塔城市人民医院。医院了解到,陈立平在溪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转诊陪护经验,于是,她临危受命被安排随患者转诊。
转诊途中,陈立平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跳以及呼吸状况,严密关注他的生命体征。陈立平说:“情况危急,我严格依据患者反馈适当调节静脉输液速度及氧气供给量,让他的病情始终处于平稳状态。”转诊耗时近2小时,这期间陈立平密切监测病情、精心护理患者,直到老人被推入急救室后,陈立平与随车医护人员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柔性医疗援疆分队的一员,援疆期间,陈立平和队员们根据托里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薄弱的实际,提出了以病例讨论、全科查房、专题讲座等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现在,医院里的一些少数民族医生总是亲切地叫他们“师傅”,很多患者到分诊处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科室有没有本溪来的援疆医生。”陈立平说:“援疆工作让我收获了病患的感激、同事的尊重、援友的信任,我很珍惜这段难忘的经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