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专家接热线解难题活动相关问答
文化科
1.文旅融合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体现有哪些?
答:市文旅局创新工作方法,整合资源,借力发展,将文化服务设施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统一部署,同步推进。一是在市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本溪小市一庄文旅集团作为我省唯一的旅游服务中心成功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本溪市图书馆、桓仁县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图书馆、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文化馆、本溪满族自治县田师傅镇文化站、本溪满族自治县田师傅镇大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荣获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二是2021年,经我局积极推荐,桓仁满族自治县荣获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镇荣获2021-2023年度“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是打造文旅融合新空间。打造“茗阅”“阅达”城市书房,在我市小市一庄、花溪沐景区打造景区“书香吧”,探索“阅读+旅游”“阅读+空间”等新业态。
2.文旅融合在文艺演出方面的举措有哪些?
答:近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开展惠民演出进景区、非遗进景区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和景区文化内涵,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吸引力,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先后组织北京评书、本溪社火、碱厂舞龙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本溪水洞、青云山、小市一庄等景区展演。2022年组织市歌舞剧院走进本溪市大峡谷景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2022年,在本溪县小市一庄录制的“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奥会--我们的美好生活”以其注重民间原创,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内容丰富等特色入选“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奥会--我们的美好生活”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于春节期间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频和新华网等平台展播。2023年我局组织并策划的“欢乐本溪·百姓村晚”“枫语丹溪·百姓村晚”活动再次入选全国示范展示点,小年当天精彩亮相国家公共文化云和央视频,点击量当天就达到32.8万次,点赞3万次。同时,积极厚植文旅融合新优势。打造旅游演艺项目《民族魂》,组织市歌舞剧院、文化志愿者团队走进本溪水洞、五女山、小市一庄等景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提升景区文化旅游内涵。
3.文旅融合在加强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方面有哪些做法?
答:我市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分类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取得显著成效。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全国“非遗购物节”,打通非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我局推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砚石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的传习基地“辽宁紫霞堂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荐由辽宁紫霞堂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砚石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的“松花石砚技艺传承工坊”和由桓仁版画艺术工作室申报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木版年画》的“桓仁版画艺术工作室”获评辽宁省非遗工坊称号。挖掘民族资源新亮点。在深入挖掘全市非遗资源的基础上,推出了3条非遗特色主题旅游线路,进一步推进非遗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4.文化和旅游融合工作中文化方面工作还有哪些打算?
答:一是打造本溪文化品牌,实施精品创作工程,策划推出一批以红色抗联、辽东文化等为主题的剧目、音乐会、主题晚会等,丰富“旅游+”新业态。开展本溪文化惠民演出展演,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等把文化融入旅游线路打造、生动呈现本溪文化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
二是提升旅游节庆拉动效应。繁荣发展“节庆经济”,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四季村晚、非遗年货展、非遗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促进文娱消费。
三是支持文化体育场所增强旅游休闲功能,引导博物馆、文化馆等延长开放时间。
规划科
1.本溪在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过程中利用各类资源策划了哪些线路?
答:本溪依托景区、度假区、滑雪旅游度假地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各类旅游线路,本溪大峡谷等7家景区、本溪县小市镇等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文旅部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同时,依托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杨靖宇纪念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以及汤沟、关门山、老边沟等众多红色文化遗址,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4处红色资源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2.本溪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请介绍一下本溪有哪些文化旅游资源?
答:本溪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地质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体系完整;山、水、林、泉、洞等旅游资源多样独特。本溪全境森林覆盖率达76.3%,名列全国前茅,拥有国家、省级森林公园6处,枫树资源面积26.5万亩,秋季枫叶景观秀美。域内大小河流200余条,湖泊水库40余个,具备开发价值的旅游山峰近400座。本溪的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和优质的地表温泉。本溪水洞等地质奇观是官方认证的“世界最长的可连续乘船游览的地下暗河景区”,本溪有著名的古人类遗址庙后山、高句丽民族和满族文明发祥地的五女山、东北文化名山铁刹山、中国近现代工业摇篮本溪湖工业遗产群、开创中国抗日斗争史的东北抗联红色遗址及抗联纪念馆等。本溪是东北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是高句丽民族发祥地,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开端,是东北抗联重要根据地,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温泉之城,是以城市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
3.随着天气回暖,本溪市作为省内游的重要目的地,旅游业即将迎来高峰,请问本溪景区目前开放了多少?有哪些景区有活动?
答:本溪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51家,五月份开放40家,开放率达到78.43%,其中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共35家,开放34家,开放率达到97.14%。
景区推出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本溪水洞景区举办户外露营节活动;关门山森林公园举办开山节、民俗表演活动;铁刹山风景区举办铁刹山文化旅游艺术节;小市一庄景区举办篝火晚会;花溪沐度假区举办映山红主题露营节;大冰沟景区举办春季亲子滑车比赛;薛礼城风景区举办唱歌大赛;冠生园景区举办春游采摘活动;牛得草生态研学教育基地举办手绘风筝DIY活动;辽宁本溪大黑贝三生景区举办“梨花节”春季文化旅游活动等等。
产业科
1.我市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答复:依托丰富的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大力推进 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效。目前我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2家,包括今年初,成功创建5A级的五女山景区和老牌5A级景区本溪水洞,还有4A级景区12家,全市A级以上景区51家;我市还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家,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乡)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个;星级酒店15家,四星级以上8家,旅行社37家;省级智慧旅游景区4家,本溪国际枫叶节已经连续举办17届,辽砚、木版画、剪纸、人参、冰酒成为知名文创产品或辽宁好礼。
在文化方面,我市共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全市共有文物遗址121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22处;革命遗址178处,体系完整的片区6处,馆藏展品2000余件(套),认定革命文物633件;全市共有明长城遗址239处,历史建筑8处,历史文化名城1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9项,国家级5项,省级14项。
体育方面,全市共有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园区1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4家;辽宁省冬泳比赛作为省级的群众性冰雪运动赛事,已在本溪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六届。本溪市体育馆曾连续承办辽宁男篮CBA主场赛事近10年,承办国家、省市各类体育赛事、大型文艺演出、群众文体活动近500余场次,是我省首家成功对接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的公共体育场馆。本溪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先后向国家、省优秀运动队、部队及高等院校输送优秀运动员260多人,先后培养出李妮娜、徐囡囡、高丽娟、邱钰涵、张楠、刘菲等世界冠军以及刘子歌等奥运会冠军。
在这些坚实的发展基础支撑下,全市文体旅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五一假日,据同程数据显示,假日期间,本溪位列2024五一假期全国热门目的地酒店预订涨幅榜第五名;据美团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三天,本溪“踏青赏花”搜索量,与沈阳、大连一起成为全省TOP3。据第三方统计,假日期间,全市总计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88.1%;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09.4%,文体旅深度融合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2.推进“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咱们本溪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复:感谢市民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省委提出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以来,我们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推进示范地建设。
一是出台多项政策,打造更好的文体旅融合发展环境。我们先后出台了《本溪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了《本溪市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攻坚计划》,起草了《本溪市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今年,我们还成立了本溪枫都文化旅游集团,进一步释放龙头文旅企业拉动作用,引领全市民营企业和文体旅市场主体协同发展。
二是帮助文旅企业,推动更多新项目落地建设。我们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支持企业加快办理手续,推动项目建设。全市谋划包装文旅体项目120个,培育重点项目35个;组织开展21批次招商引资活动,对接洽谈央企及国内知名文旅企业负责人110余人次。为文旅企业争取国家资金8000余万元,助推铁刹山、大冰沟等21个文体旅项目加快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运营,将进一步助力文体旅产品和服务深度融合。
三是争创高端品牌,让本溪文体旅更知名。五女山景区历经多年努力,成功跻身国家5A级景区行列,与本溪水洞风景区东西呼应,真正形成牵动本溪文旅产业发展的“两极”,全年共策划实施文体旅活动100余项,推出各类精品旅游线路30余条,成功举办本溪国际枫叶节、东风湖冰雪节等节庆赛事活动,“关门山巴图鲁越野赛”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包括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内,全年共获得国家和省级文旅体品牌荣誉20余项。
四是发挥特色优势,打造本溪独有的品牌产品。强化红色遗址保护开发,做大做强“重走抗联路”品牌,先后编制《本溪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创排话剧《西征》,谋划了关门山抗联文化公园项目,打造花溪沐抗联实景演艺;重点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旅行去比赛”品牌。举办了辽宁省第十六届冬泳比赛、都市圈大众滑雪比赛、本溪市第十六届冰雪节、首届“雪合战”比赛等“冰雪+N”系列活动,带动游客深度感受“冰雪”+“温泉”极致体验;雲山滑雪场、本溪水洞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
五是开展品牌宣传,让本溪文体旅火热“出圈”。全年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发布文体旅宣传报道100余篇,在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500余条,全网总曝光量达5000万次,央视国际在线枫叶节观看量达214万人次,新华社发布冬季旅游宣传片《冬之恋》,阅读量达50万+,央视直播雪合战、满族八大碗两个专题各平台总观看量超1000万人次,《人民日报》以“小市一庄年货大集”为题点赞辽宁本溪;“东北雨姐”“大硕有点饿”以及梁家辉、钟镇涛、金晨等网红达人、明星全方位助力本溪文旅体宣传推广;引进《以法之名》《烟花少年》《花束之恋》等影视剧组在溪拍摄;携程、马蜂窝等头部文旅平台企业纷纷赋能;广泛开展北京、四川、深圳等地域外专场推介活动。全媒体覆盖、全链条宣传、全地域推广的文体旅宣传矩阵初步建成。
3.目前,我们在“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工作中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五女山景区也升级成5A 级景区,本溪旅游业越来越出名,下一步,我们市民还能看到本溪文化旅游有什么新变化?
答复:感谢市民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下一步,我们主要将三个方面做出新的变化。一是打造更加有影响力和高品质的旅游集聚区。分别打造水洞、同江峪、天著一线亲水休闲旅游集聚区,花溪沐、关门山生态养生度假集聚区;五女山、回龙湖中医药生态康养集聚区三个核心旅游区,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全面提升,进一步提高本溪的旅游的竞争力。二是培育更加有本溪特色的文化体育旅游服务和产品。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良好的文体旅产业发展环境为根基,进一步挖掘五女山、庙后山、太子河、工业遗产、抗联等文化内涵,全面赋能旅游产品、服务和体育赛事活动,以讲好本溪故事为核心,创新策划五女山文化演艺、抗联沉浸式体验等项目,创意举办巴图鲁越野跑、环湖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全力申办“十五冬”雪上项目,全面提升文体旅产业市场活力。三是全面提升本溪文体旅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统筹文化生产服务、体育赛事活动、旅游餐饮住宿等企业,进一步整合体育、文创、旅游商品IP,推动旅游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同时,持续完善文体旅宣传矩阵,叫响“本色山水,溪迎天下”旅游宣传口号,创新举办本溪国际枫叶节、冰雪温泉节、满族美食节等节庆活动,不断满足市民、游客对高品质文化体育旅游服务的需求,让更多人知道本溪、了解本溪、来到本溪。
社体科
1.我市目前体旅融合现状?
答: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持续深入实施“34456”发展战略,推动我市文化、体育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近年来,我市先后举办了体旅融合赛事活动,如骑行、徒步、冬泳、雪合战、大众滑雪、登山大会等赛事活动,将体育赛事放在了青山绿水、冰天雪地的大背景之中,群众体育活动和赛事与景区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了本溪山水文化魅力,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文旅体验,为本溪文旅增添了活力,本溪体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正在日趋完善。
2.我市如何做好体旅融合赛事活动?
答:一是结合我市特色旅游资源,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确保赛事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
二是明确赛事目标和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三是强化旅游元素融合。 设计与赛事相关的旅游线路和景点参观,让参与者在比赛之余能充分领略本溪市风光。
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包括社交媒体、传统媒体、专业体育平台等。突出体旅融合的特色和亮点,吸引更多目标人群关注和参与。
3.体旅融合赛事活动对提升我市知名度有哪些促进作用?
答:首先,体旅融合赛事活动能够吸引大量的参与者和观众,他们来自不同地区甚至国内外,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传播,能将我市的特色和魅力传递到更广泛的范围,迅速提升城市的曝光度。
其次,体旅融合赛事活动的举办往往伴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新媒体,都会对赛事及举办地进行详细介绍,这能让更多人了解我市的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等,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此外,体旅融合赛事活动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吸引力,让人们对我市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这些赛事活动也为我市提供了与其他城市交流合作的机会,在交流中展示自身优势,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成功的体旅融合赛事活动会激发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宣传自己的城市,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从而助力城市知名度的持续提升。
法规科
1.群众反映,报名旅行社,在游玩过程中,宣传游玩项目和实际不符,体验感差,如何解决?
答:出现此类投诉,由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按照旅游纠纷调解程序进行受理并调查,如果发现未按照签订的旅游合同执行,文化执法部门将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对旅行社做出行政处罚,并视情况要求旅行社对游客进行赔礼道歉并赔偿。
2.游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投诉旅行社?
答:《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 投诉人可以就下列事项向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投诉: (一)认为旅游经营者违反合同约定的; (二)因旅游经营者的责任致使投诉人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 (三)因不可抗力、意外事故致使旅游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投诉人与被投诉人发生争议的; (四)其他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
3.游客对景区服务不满意,怎么投诉?
答:游客对于景区服务投诉,主要包括服务态度差、不回答或敷衍游客询问、景区环境差、缺乏卫生设施、价格欺诈、捆绑销售等。
游客应在发生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第一时间向景区旅游纠纷处理部门投诉,要求解决,如果对景区处理不满意可以根据投诉的内容向相应的管理部门投诉,比如:旅游中涉及旅行社、导游以及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等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时,向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投诉,民宿、农家乐、商务酒店等地发生的纠纷向当地商务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景区门票价格等价格欺诈行为向发改物价部门投诉,涉及商品、服务,尤其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投诉向市场监管局、消协和质监部门投诉。发生财物被盗等治安问题,一般由公安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