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门儿清” 疫情面前勇于担当的好党员
对每位进站受助人员认真核实流出地区,询问身体状况,做好体温测量……从大年初一开始,本溪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救助站副站长赵域一就没有休息过一天。这个春节,赵域一错过了大年初一妈妈的生日,错过了节日里和远在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家人们团聚,但她却没有错过参与站内防疫工作的任何一个任务。
赵域一办公室在救助站的二楼,但疫情发生后,一楼的接待室成了她每天的办公场所,每一名受助人员赵域一都要亲自过问,除了正常的询问,体温检测、人员甄别、登记……她总是全程跟随。为了保障站内人员安全,光是在体温测量一项上,赵域一就要求除红外线检测仪外,还要用水银体温计再次测量。为了进一步掌握受助人员信息,赵域一将每一个前来求助的受助人员登记造册,形成了防疫期间的救助台账——详细记录了他们这段时间以来的行程轨迹、房间号、旅居史、求助原因、体温检测。用赵域一的话说,救助站流动性大,每天救助的人员情况各有不同,不能掉以轻心。为了保证救助工作的安全开展,赵域一总是和受助人员细心攀谈,记得清楚的手写记录,记得不清楚她就登陆救助管理系统认真查找,正是这样通过受助人本人自诉和系统查询,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受助者有了清晰的近期行程。
“春节到2月14日,站内共出动工作人员341人次,受助对象438人次,包括了站外劝导救助人员。前一阵子桓仁县有受助人员返乡,记不清车次还是找的我们,那个数字我还记得。”赵域一告诉记者,救助数字清、人员底数明,是多年来自己从事救助工作的一个最大特点,而这样的“门清”也为疫情来临时该站工作提供了最大的安全保障。
疫情来临,本溪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救助站快速行动,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按照救助流程做到应救尽救。赵域一说,受助人员缺少防疫意识,为此,自己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反复劝导,尽量少接触少交叉,严看严防严守,并对新入站人员进行分区管理。
早八点上班,晚上八点下班,已经成了赵域一现在工作的常态,她说,有时候比八点更晚,因为要和同事一起承担晚上的巡街工作,对于站外受助人员情况的汇总也要在当天完成,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该冲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