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
——“本溪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报道之一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特别是近年来,本溪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本溪建设,不断增强振兴发展活力。
9月19日始,我市陆续召开“本溪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系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发生的显著变化。本溪日报特推出专版刊发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内容。
让良好的营商环境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和条件的综合反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各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本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和今年8月份到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书记张国清提出的“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要求,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细、抓到位。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本溪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40余件。同时,本溪市《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五年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重点部署,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作为对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开展了“我是本溪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等系列活动,特别是今年将“营商环境提升年”作为“六个年”活动重要内容之一,打出了一揽子利企便民政策“组合拳”,全面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上下齐抓共管、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营商局:
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
近年来,作为本溪营商环境建设的先遣队、先锋官,市营商局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政务服务提升工程为抓手,以“办事方便”为目标,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发改委: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为营商环境传递正能量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日前,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善的信用体系就像文明城市的“血脉”,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软实力。市发展改革委一直以来都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最突出、最紧迫、最现实的任务,在各部门、各行业及各领域的支持下,大力推进我市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的建设,努力打造以诚信为基础,以文明为形象的营商环境。
政法委:
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增强营商环境软实力
今年以来,全市政法机关全面落实市委开展“六个年”活动工作部署,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升。工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在全市政法干警中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理念,制定《本溪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六抓六促”工程工作方案》,建立走访调研、半月报告、月报表制度,促进工作落实,全市政法机关走访企业1155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32次,收集意见303条,采纳意见216条;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开展 17 项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确保所有问题销号清零。核查办理损害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107条;破解涉企难题,聚焦涉企案件久拖不立、久审不结、民事行政案件“不公”、执法司法“执行难”、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违规使用强制措施、案件执法监督不到位,以及涉企“打击、保护、服务”力度不够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32项破解企业难题专项活动,推动解决企业涉法权益保障中的疑难问题。受理企业诉求136条,解决问题154个。
市场监管局:
做“减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市场监管局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深做实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构建优质高效、便捷透明、安全可靠的新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服务,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公安局: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出真招见实效
为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提供硬核保障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市公安系统提供高效服务,深化公安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总要求,对标全省最优标准,牢固树立“实、真、亲、清”的理念,全力打造一流发展环境、一流服务环境、一流宜居环境。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先后开展了“千名民警联系百万群众”“联动聚合力、建功新本溪”“五进五送、三结合、一征求”等一系列走访活动,覆盖了全市100余万群众、591家企业、200余个亿元项目;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十项行动,制定出台《“抗疫情、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16项服务新举措》《护航高考十项举措》,帮助企业群众化解困难300余件;鞍钢、本钢联合重组后,公安系统量身定制了16项专属服务举措,先后为本钢集团解决实际问题 197 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全市公安机关207项行政职权,压缩办理时限75.43%,即办率达42.17%;深化线上业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工作,开通“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即网办中心8个,受理办结业务6000余件。在线下全力打造“公安五公里便民服务圈”,开设具备驾驶人体检换证、身份证照相等业务“24小时”自助办理服务站5个,在15个派出所建设“公安综合服务窗口”,开通治安、车驾管、出入境、户政等4大类75项行政审批业务,年均办件量6万余笔。
通过严厉打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犯罪,深入推进“昆仑”“护航-食药打假”等专项行动,成功侦破“12·29制售假名牌酒”“3·17 制售假知名品牌手机”等假冒注册商标专案,涉案金额近1.5亿元;大力推进涉企现案办理、积案清理工作,侦破涉企现案147起、清理涉企积案184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5亿余元;对6家本钢厂区周边、矿区周边开展摸排 26 次,彻底清理有色金属废品收购站点,全面净化厂区周边社会环境;坚持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动,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利益、妨碍企业经营、侵犯企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黑恶势力,侦办涉黑涉恶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4人。